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两篇林昭殉难40周年祭文(附林昭诗作一首)

向死而生——纪念林昭殉难40周年

作者:傅国涌

1968年4月29日,北大女生林昭被秘密枪杀时还不到36周岁。两天后,上海公安局人员上门向她母亲索取5分钱子弹费。1981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给她平反。

40年前,林昭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她人性中最真实、最柔软、最美好的一面没有磨灭,而且在严酷的现实中被激活、被唤醒了,她向往人的生活的愿望决定了不能苟且、不能屈从,也就是她所说的宁可玉碎。她深知自己流露的人性的气息不合时宜,她说:“因为这一份该死的‘人性’正就是造成林昭本身之悲剧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不能选择更简单的道路呢?作为林昭的个人悲剧那是也只好归咎于我所怀抱之这一份该死的人性了。”

她的全部追求包括她的牺牲,都根源于她对人性的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她的生活、她的诗、她的信仰和她丰富的情感之中找到答案。1966年,她在狱中见到北大同学张元勋,诀别之际,她郑重托付:“我随时都会被杀,相信历史总会有一天人们会说到今天的苦难!希望你把今天的苦难告诉未来的人们!并希望你把我的文稿、信件搜集整理成三个专集:诗歌集题名《自由颂》、散文集题名《过去的生活》,书信集题名《情书一束》。”

这是她留给世界的遗言,三个书名,就是她对自己短暂一生的概括,生活、情感和诗。不了解这一切,就无法理解她的宁为玉碎,她这样选择不是因为否定生活,恰恰相反,是因为她太珍视生活、太珍爱生活了。她说自己反抗的全部根据只是一条天人共许的铁则:“被践踏的公义必须得到伸张!这也就是我常爱提说的生活之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部分。”她指控血腥惨厉的统治完全毒化了“原该是那么明朗美好的生活,从而也致命地重创了以至戕杀了林昭对于生活的真挚的感情。 ”她说自己反右以来双足分跨在生死门槛的两侧,一直就这样对待生活,“也正是这种基本态度使作为一名战士的我能在严酷的牢狱中多少占据到主动。”

她在写给法院的书面答辩中指出:“历史早已宣判了,生活完全证明了:我们是无罪的!罪人是你们这些可耻的极权统治者,而不是我们!——不是我们,不是我们!根本不是我们。而且绝对不是我们!”面对自己栖身的时代,她最痛心的是“我们的青春、爱情、友谊、学业、事业、抱负、理想、幸福、自由……我们之生活的一切、为人的一切几乎被摧残殆尽地葬送在这个污秽、罪恶而更伪善的极权制度恐怖统治之下,……”她说:“作为一个人,我为自己之完整、正直而且干净的生活权利——生存权利而斗争那永远是无可非议的!”



林昭憎恶与人的生活相对立的一切,她理解的生活不是一个空洞的不着边际的名词,而是有着美好而充实的内容。为此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北大,有人批评她“小资产阶级浪漫情调极浓”、“骄傲自大”、“不关心政治”等等。开学不久在未名湖畔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唱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即被同学孙文铄批评“太悲凉,有资产阶级情调”。在同学、友人的记忆中,她是一个很懂得生活并且会享受生活的人。

羊华荣说她“不重修饰,但留意仪表之美”,送他的一张照片中身穿中式蓝布上衣,白围巾,两条辫子上扎白色蝴蝶结,平常她都是这样打扮。她留下的许多照片也都是这一形象。照片的背面她题了8个字:“什么是美?生活本身。”林昭两条辫子的时候多,人们的回忆常常提到她的辫子。有时她也会烫发。1962年春天她保外在家,倪竞雄见到她“一头新烫的卷发”。夏天,羊华荣在苏州见到她,“比过去胖了,身体似很好,穿着合身的旗袍,烫了发,看上去挺精神,已非昔日的瘦弱多病的林妹妹形象。”更早的一次,同学张玲记得大二开学时,她从苏州回北京,满面春风地给大家分赠土仪,尤其对她“剪掉辫子,烫起头发,穿上时新衣服”印象深刻。节假日她到张玲家做客,张母喜欢她穿的衣服样式,照着样子为女儿做新衣。她自己会裁剪衣服,陈叔方回忆,她在《常州民报》工作时,有个盛夏她穿了一件白底蓝花的连衣裙,很好看。“我说,你这件衣裳很别致呀!她淡淡地一笑,说是自己裁剪的。”在北大,即便成为右派后,她对生活仍保持着美好的感觉。羊华荣记得:“有天黄昏,她意外地穿一件红色呢外衣,我说:今天是什么日子,打扮得这么漂亮。她说:这是她自己设计和缝制的,尚未完工,穿来请你看看,是否合身。我对此完全是外行,但还是赞美了几句,特别是称赞她还会做衣服时,她显然很高兴。”她被枪杀的那天,正在病床上打葡萄糖,三四个武装人员冲进来,大叫:“死不悔改的反革命,你的末日到了!”她仍要求:“让我换件衣服。”未得准许,她只能遗憾地穿着医院的病服告别人间。

她爱吃,1951年11月,在无锡,她拿母亲刚寄给她的一件新的毛料丝棉背心去换了钱,和同学倪竞雄到崇安寺,一个个小吃摊吃过去,“糖芋头、鸡蛋饼、梅花糕、海棠糕、藕粥……最后到王兴记小笼包,大馄饨。”背心换的钱全部吃光。倪提出你妈妈知道了不要气坏了时,她笑笑扮个鬼脸。狱中她给母亲的信还能一口气开出几十种不同吃法的食物来,她呼喊:妈妈,我要吃啊!她谶语般地反复念叨:“猪头、猪尾巴!猪头、猪尾巴!猪头、猪头!”

她爱喝酒,1957年的冬天,遇到刮大风或下雨,她和羊华荣常到小酒店边喝酒边聊天,有时借了象棋,边下棋边喝酒,酒喝多了她的脸会发白,而不是红。“她喝酒还能自控,我从来未见她喝醉过,即使多喝一点,也从未见她说酒话。”苏南新闻专科学校的同学李虹岗回忆,毕业话别那次,最招人注意的就是林昭,“不仅能大口饮酒,其性格之豪放,抱负之殷切,大有‘乘风破万里浪’之巾帼气概。”谭天荣也说她喜欢喝酒,高兴时喝上一杯,难受时也喝上一杯。

她很喜欢猫,曾对谭天荣说,她家里的人有时也称她为“猫”,她说有一次把弟弟惹急了,她弟弟冲着她狠狠地说‘杀猫吃猫肉’!”《常州民报》的同事说她的形象就如小花猫,常常开玩笑称她“小猫”。她自己给倪竞雄写信有时不署名,就画个小猫。许多同学都叫她猫,1955年11月她坐在颐和园大门外的铜狮子座上,拍过一张照片,她有个同班同学在背面题了“猫与狮”三个字。甘粹和她在一起时,叫她“猫咪”。她连糖她都喜欢带猫字的牌子,张元勋探监原定两次,结束时,她要张第二天给她送一盒奶糖,“不要大白兔,要猫头的!”

她妹妹说“她是一个不耐寂寞的人”,“在北大最喜欢跳舞,有舞必到。采一串鲜花编个花环戴在头上,进舞场直跳到结束”。谭天荣说自己和她认识,就是在1954年欢迎新同学的舞会上,以后有舞会上偶尔也会请她跳舞。北大每个周末都会在大饭厅举行舞会,林昭“对交谊舞的兴致也颇浓”,沈泽宜回忆,“我现在还记得她扎了两根羊角辫,各插一朵花,两眼放光,迎着我缓缓走来的样子,禁不住黯然神伤。”

她会拍照,1957年5月19日,《红楼》编辑部一行10人,游览颐和园,就是她做摄影师,拍了许多照片,不料成了绝响。

在北大,她被叫做“林姑娘”,她则叫这个同学“史湘云”、那个同学“薛宝琴”。她爱开玩笑,也被打成右派的同学刘发清回忆,1958年7月的一天,他走在校门口,突然有人低声喝道:“右派分子刘××到哪里去?”他吃了一惊,却看到林昭笑吟吟地站在面前。她和羊华荣在一起,有时会即兴来一首小诗,因为她做诗爱用典故,比较费解,所以羊嘲笑说:“以后得抱一部《辞源》来听你的诗。”她反嘲说:“抱歉抱歉,不知你是只羊,人家对牛弹琴,我对羊吟诗。”说吧得意地哈哈大笑。羊华荣还回忆,有一次,她们在荒坟中聊天,行人听到声音回头就跑,“我说:这下我们变成鬼了。她笑笑说:谁也没有把我们当人,是鬼,人们还敬畏三分,做人不如做鬼。她拍拍坟头说:孤魂野鬼们,来吧,来和我们共度良霄。她还讲了一个人鬼相恋的故事。”1962年,他们同游苏州拙政园,林昭说要在他衣服上画八卦,他说那不成了狗头军师。她笑笑说:“是羊头军师。”

张元勋回忆,“她极爱与人逗嘴,每雅集总不免先口占良久,戏谑争胜”,有点儿“尖刻”。孙文铄说她“说话嘴不饶人”。土改时的指导员李茂章也说她“ 话语风趣而又往往尖刻犀利”,看不惯的事她就要说,而且“言辞尖利,常要触到人家痛处”。中学同学陆震华说她 “非常敏锐,三言两语就能使人感到语中有芒刺”,那时她不过十四五岁。在《常州民报》的同事眼里,“尽管她嘴巴不饶人,好与人争论,不轻易放过别人的缺点错误,但她尖锐的批评总是伴随着微笑进行的,给人以坦率、纯真之感。”

羊华荣说:“林昭较爱笑,大概是遵守笑不露齿的古训,她笑时习惯性地用手掩口。但她不爱哭,我从未见她哭过,甚至未见她掉过泪。”其实,她也喜欢哭,她妹妹说:“她的哭是撒娇,是愤怒,是发泄,并不一定是悲哀。”张玲曾看见她一边哭一边记日记,又一边哭一边把日记一页页烧了。狱中,她在给《人民日报》的长信中曾写道:“……惨厉的沉痛使我麻木,然而为着战斗我只有力持清醒而强使自己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现实!——忍受更加惨烈的剧痛:能够痛哭或者流泪亦可谓是一种幸福呢!最最痛苦倒是那么多眼眶干燥得淌泪全无的时刻:那些灼人的热泪无声地返流而一滴一滴滴在心上!每一滴都胜如利刃的一刺或钢鞭的一击,令这颗年轻而热烈的多感的心痛得痉挛欲裂!”

她妹妹回忆,1962年她保外在家时要给家人表演“杂技”,何谓“杂技”?她在看守所被反铐了180天,她要表演给亲人看,反铐着如何处理日常生活,包括洗脸、吃饭、大小便等。“母亲说不要瞎说。姐姐说,真可惜你们不要看我表演,因而丧失了一个机会理解20世纪的一种特殊生活模式。”期间,羊华荣来看她,她也说起在狱中如何学会戴着手铐梳头。

她送给羊华荣一张自己绘制的书签,题为“铁窗之花”,八分之七都涂成了黑色,右下角画一朵小红花,小红花上画两条黑线。书签的构思和绘制都很精巧。

她在狱中送给张元勋的小礼物就是用糖纸做的帆船。狱警说她用糖纸编了许多艺术品,种类很多,全监狱都知道。小小的帆船在纪录片的特写镜头中被放大,成为一个美丽而伤心的象征。它表示,即使在镣铐加身,高墙重围,随时面临被虐杀的日夜里,林昭的心灵依然那么纯净,她对人间的爱,她对生活的向往,都在小小的帆船中定格。



林昭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书信集取名《情书一束》?这个“情书”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谈情说爱的情书,而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她对世间感情的纯真向往,她爱人,也渴望被人爱。她曾对张元勋说:“如果有一天允许说话,不要忘记告诉活着的人们:有一个林昭因为太爱他们而他们杀掉!”

她在苏南专科学校和北大两度同学的羊华荣说,他们都成为右派后常在一起聊天:

“在闲谈中,她曾说过,她过去没有真正的恋人,只是有一些谈得来或比较接近的朋友,也有人曾向她表示过好感,她也婉拒了。我感到,林昭思想比较开放,喜交往,不耐寂寞,她的思想感情,需要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因而她需要朋友,需要知音,甚至需要关怀与爱,但对她来说,这未必就是爱情。

她不是传统型的女性,她在恋爱、婚姻等问题上似无一个固定的模式。有次她谈到北大一对恋人均被打成右派后,他们蔑视一切,冲破阻力,登记结婚了。她对他们的浪漫与勇气大为赞赏。她也讲一些爱情故事,但大都是浪漫式的恋情,这或许是她恋爱观的反映。”

她妹妹回忆:“姊姊永远追求爱情或者说她需要被人爱,姊姊是浪漫主义者,有许多‘男朋友’,或者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她的男朋友。或者人们告诉我,他们是她的男朋友。或许她所爱的人并不能给予她同等的爱以回报。或许疯狂爱她的人,她只是谈谈地说:‘我并不爱你。’或许爱她的人觉得在热恋中,而她却留下心灵的一角,深深地爱着另一个人。或许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她和某些人能成为亲密的朋友,战斗的伴侣,生命道路上暂时的同行者,或者甚至可以结婚。或许她只是向往那些得不到的爱情,她永远需要有人爱她。她也有那么丰富的感情,在不同时期爱不同的人……”

她在狱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与自己的同辈战友们耳鬓厮磨不避瓜李是谓之小德出入”。她的感情确乎很丰富,1962年,她保释在外时,曾对羊华荣说,“有位审讯人员挺有风度,如果他不是逼我招供,我也许会爱上他。”在那些异性朋友纪念林昭的文章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她和他们交往的轨迹,看到她真实的情感和生命:

当年北大中文系学生沈泽宜追悔莫及,当年他拒绝了林昭的爱,无数年之后,当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早就出现在林昭姐妹之间的秘语之中,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彭令范回忆,她姐姐回家过暑假时曾告诉她:“我在舞会上遇到他,他很注意仪表,举止潇洒。那天,我很随便地头戴一个野花编成的花环,频频起舞。他请我跳了一次,他的舞跳得很好。隔了几天,我在未名湖冰场上走,他在后面引亢高歌《教我如何不想她》,我只能回过头去和他大招呼。”后面这个细节与沈的回忆略有出入,他说,有一次在未名湖边放声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林昭对面走来,“脸上飞起红云”。1957年早春,他住院开刀,林昭天天到护士值班室打探病情而不留姓名。出院后他们相约见面,林昭表达了爱意,而他只希望保持友谊。江南诗人的风度、才气、舞技,都是这位江南才女所欣赏的,她那一句责怪谭天荣说“ 令”、“林”读音不同的“你比北方人还北方人”透露了内心的秘密。1958年2、3月间,他们最后一次在海淀一家小餐馆相遇,两人目光相对,没有说一句话,就此永诀。

林昭和北大物理系学生谭天荣早在舞会上认识,1956年初夏一个星期天早晨,在北大南校门遇到,她请谭一起到圆明园走走,然后请客吃饭,点了炒腰花,相隔半个多世纪,谭仍记得她当时点菜的语气。他们一个大谈《红楼梦》,一个大谈《水浒》,从此以“姐姐”、“小弟”相称。五一九”后她听了谭的演讲,很欣赏,“满怀喜悦地注视这位同学的神采风姿”。他们都成为右派后,在一次舞会上,“默默无言,相拥跳舞直到曲终人散”。一度她和谭天荣同在北大的苗圃劳动,后来她到人民大学劳动时,谭关进了北京郊区的监狱,每个星期六下午她都买了点心去看谭(始终没有见到,谭也一直不知道)。她那首题为《呼唤》的歌曲据说就是为谭写的。谭称之为“一个没有情节的爱情故事”。

林昭曾告诉妹妹,一个同为《红楼》编委的山东人,“对我很感兴趣,老是缠着我讲这讲那,有一天,他对我说,我们交个朋友吧。我说,我们是朋友呀,他坚持要和我做进一步的朋友。我说不大感兴趣。他又说,你不妨培养一下这种兴趣……”林昭虽然没有接受这份感情,但他们的交往一直没受影响,她在写给《人民日报》的长信中自述:“想当初这个青年就学于北京大学时便向称飞扬跌宕风流自喜,对之怀有爱慕心思的异性同学也不在少;不能无所选择地接受又是一回事,我可也从未为此轻怠过谁个,……我每说:感情不是一种错误,也不应过于责备。人若于我有感情,我即使不能接受总该持着尊重对方的态度。”“五一九”之后,5 月22日晚上,她站出来为受到围攻的张元勋辩护。黑云压城的1957年8月,她和监管中的张还曾相约在什刹海“星夜荡舟”。1966年,张坐了8年牢出来,以“未婚夫”的名义到上海去探监。他劝林昭:“平常把自己打扮一下,把头发梳起来。”她的回答是:“打扮?打扮什么?女为悦己者容!”

羊华荣回忆,1957年秋末冬初到来年春天,他和林昭几乎每天黄昏都相约在校外见面,一般都是在北大附近的田野里,有时为了找略可避风的地方到荒坟或密林中,月色好的夜晚,他们也去过颐和园和圆明园遗址。“有天,她握着我的手说:你真像我的大哥。……我说:那我就认你这位妹妹吧,但我有一位妹妹,就称你为二妹吧。她点点头。我笑笑说:这下我真的有位林妹妹了。至此,我们更接近了,在此后的通信中,我都称她为二妹,她则称我为兄,自称弟。”一次,他们从小酒店出来,羊华荣先取下自己的外衣,“她批评说:应先为女士取衣,再取自己的。我说抱歉,恕我不知姑苏闺秀们的规矩。她笑笑说:在女孩子面前就得学点规矩。她有时比较随便,不计较,但也有女孩子的细致。”林昭以“相濡以沫”来比喻这段难忘的友情。

刘发清回忆,1958年7月他们在北大校门口相遇,林昭请他到外面吃晚饭,饭馆出来,已是夕阳西下的黄昏,她建议去逛只有两站地的颐和园,而他犹豫了一会拒绝了。“我之所以不去颐和园不是我的一切美感都泯灭了,也不完全是逃避‘瓜田李下’之嫌的闲言碎语,而是害怕被怀疑在一块搞什么秘密‘阴谋活动 ’,从而在即将分离之前招来不必要的甚至令人难以逆料的后果。”在饥荒袭击中国的时刻,;林昭从自己的牙缝里省下50斤粮票,给他寄去,救了当时已得浮肿病的他。

甘粹回忆,1958年,林昭到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室“监督改造”,他们由此相识,同为右派的他常常给体弱多病的林昭买饭送水。每当晚上,他在一楼的栏杆上拉二胡,拉他唯一会的曲子《病中吟》,哀怨的曲调打动了在楼上病中的她。因为他们天天一起,于是就有了流言,说两个右派分子谈恋爱是抗拒改造。他们因此真的谈起恋爱来,并提出结婚申请,遭到拒绝。1959年9月甘粹发配新疆前夕,林昭回老家养病,他们在火车上话别,也是最后的诀别:“在车厢里,一向刚毅、倔强、从不流泪的林昭,却伤心地抱头痛哭了起来,口中念道:‘甘子,是我害了你。’”甘粹说自己想了很久,想写一个东西,题目都想好了,就叫《情断铁一号》,“铁一号”就是他们当年一起朝夕相处过的铁狮子胡同一号。

林昭回到南方养病,结识了张春元、顾雁这些有着相同追求的青年人,她称张春元为大哥。他们办了地下刊物《星火》,由此罹祸。1962年,她保外在家,给顾雁家送去省下来的糕饼券、糖票等,顾的父亲患有严重哮喘病,发病时她会忙着敲背、倒茶、递药等。

1962年,羊华荣最后一次与林昭见面,“她曾说:有时真想做个不问世事,只管做饭洗衣的家庭妇女。我笑笑说:恐怕你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她说:不一定,我还是会做家务的。”

在这些片段的、残缺不全的记忆中,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林昭,一个血肉之躯,一个多情善感、有情有义的林昭,一个一心想做常人而不是做英雄的林昭,这些情感细节和她最后义无返顾、反抗强权,舍生取义的选择放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林昭。



林昭的父亲希望女儿成为班昭那样的人,给她取名“令昭”。她从小对文学有特殊的感悟,作文出色,15岁就开始写稿投稿。她妹妹说她喜欢鲁迅,她自己说少年时代就读过许多鲁迅杂文。她喜欢《二泉映月》,曾经想为天才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写一本传记。2007年初春,我到过无锡惠山,林昭就读过的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就在那里,旁边即是给了阿炳音乐灵感的“天下第二泉”,阿炳墓也在不远处。她想写一本《中国土改史》,离开苏南新专时,她就对同学表示,“通过工作实践、深入生活,希望写出一部反映中国土地革命全过程的文艺作品。”她要把鲁迅的小说《伤逝》改变成电影,1958年前后她在人民大学资料室劳教时已经完成了电影剧本,甘粹看了,说改编得挺好。在那里,她还完成了两首重要的长诗《海鸥之歌》、《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

诗当然是她最喜欢、也是最得心应手的表达形式。新诗,旧诗,四言、五言、七言,她都是即兴就来。即使在最狂热地追求红色幻梦的时候,她私下给女友信里仍写下“有泪皆成血,无泪更吞声”这样的诗句,透露出内心的忧伤和失落。她在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就读,深受古典文学教授游国恩的赏识,建议她改为文学专业。甘粹说她在图书馆喜欢读笔记小说,都是古文的。学物理的谭天荣也记得她说起过,她读过一些什么“笔记”,只要他提到某种社会现象,她就能在读过的“笔记”上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她喜欢杜甫,喜欢《红楼梦》,有同学回忆她在摇晃的电车上,一手拉着吊环,一手拿着《红楼梦》读的情景。谭天荣说她“似乎能背诵整部《红楼梦》”。她成为北大校刊编辑、《北大诗刊》编辑、《红楼》杂志编委并不是偶然的。

她没有什么酒量,却喜欢喝酒,也许就和她对诗、酒关系的理解有关。羊华荣回忆:“林昭爱诗,也喜欢谈诗。有次在谈论诗与酒的关系时,她说:在中国文学与诗歌的发展,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诗人都是嗜酒的,如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很多作品的内容是与酒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没有酒,诗坛将一片苍白,整个文学同样如此。”

有一次,他们在圆明园遗址,林昭除了低吟曹操的诗,还捡起一块石头问道:“你来自哪座仙山,为什么流落到人间?你经历了多少人间荣华,又承受了多少人间辛酸?你在沉思什么?你为什么,默默不语?”羊华荣说:“你作一篇《石问》吧。”她认真地说:“这里的石头都有灵性,上面都刻有一部《石头记》,只是我们读不懂罢了。”

所以,羊华荣1962年才会劝她埋头研究文学,既可以掩饰自己,精神也有寄托,而且有所收获,这是一举三得的上策。她承认他说得有道理,只是自己难以做到。

即便入狱之后,她始终不失生活的情趣和对文学的爱,面对灭顶之灾,她给审讯者的信里还说:“咱们这现代戏大概演的这么几本:‘一家人’ 、‘年青的一代’ 、‘夺印’,最后加演一本‘祝你健康’。而开宗明义的第一本还只是‘一家人’。”她向往着中国大地上有一场“文艺复兴——人性解放运动”,而诗成为她最后、最重要的武器。与张元勋诀别时她张口就是一首很好的诗。她送给许多同学、友人的诗都可以证实,诗已经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通过诗表达情感和爱憎,表达她对生活的肯定,特别是她对自由难以遏止的向往。所以她要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自由颂》。

她幸存下来的诗歌不多,但各种形式都有,尤其是前几年浮出水面的那首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这是那个时代最有震撼力、完全有资格进入文学史的诗篇,也是她最后命运的预言。她就是诗中被捆缚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那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在无所不能、威力无穷的宙斯面前,受尽一切难以想象的折磨和凌辱,终不屈服并且笑着面对一切苦难的普罗米修斯,正是她自己命运的化身:

“啄吧,受命来惩治我的兀鹰,

任你们蹂躏这片洁白的心胸,

牺牲者的血肉每天都是现成,

吃饱了,把毛羽滋养得更光润。

……

鹰隼啄食着你的心肺,

铁链捆束着你的肉身,

但你的灵魂比风更自由,

你的意志比岩石更坚韧。”

有了这样一首诗,她的《自由颂》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何况,她在狱中用鲜血写下的许多旧体诗同样可歌可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生命似嘉树,爱情若丽花;

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

生命巍然在,爱情永无休;

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

在丧失了一切自由的绝境,她仍然挣扎着为自由而歌,这样的“自由颂”已不是轻飘飘的诗人之歌,而是她用自己的生命完成的绝唱。她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一切墨水在这样的墨水之前统统都不免黯然失色!”她做的一切表面上是求死,求得速死,实际上她是向死而生,向自由而生。所以,她在才会铁窗高墙内热切地呼唤:“自由,这个人类语言中最神圣、最美丽、最高贵的名词永远燃起人们特别是青春心灵之最强烈的爱恋与追求的感情!”


~~~~~~~~~~~~~~~~~~~~~~~~~~~~~~~~~~~~~~~~~~~~~~~~~~~~~~~~~~~~~~~~


遥祭林昭

作者:王康


世上有些名字,不能轻易提及,甚至不能想起。它与你无亲无故,离得很远,你在这个星球上茫茫人海中没有、将来也不再有机会与它相遇,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音节,无数普通名字中的一个,你对以它的名义曾经存活的那个生命,从来没有接触过,在你近六十年生涯获取的无数信息中,它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片断。可就是这样一个名字,足以让你发生变化,让你强烈地置疑你的一生,让你的呼吸不再平稳。这个名字叫“林昭”。

我现在坐在内陆山城一幢高楼的办公室,窗外一片春色,阳光柔和,远处的歌乐山像一幅宋元春山图,看不见的嘉陵江静静流淌,——春汛的时节还没有到来。我伏案写字的座椅靠背后面印着“正写作,勿相扰”六个字,四周是按我的意志分类堆积的书籍,它们是我贵为“民间思想家”身份的物证,让几多来访者脚步放轻。墙上是名人字画。我靠它们存活,并且不无自得地据此“大隐”于闹市。

但自国涌一个月前要我写一篇纪念林昭的文字后,我与这一切有了距离。不时出现一些托尔斯泰式的“孩子气”的问题:你靠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活着,你赖以生活的理由真实吗?一旦撒手,你敢说你能够无所憾疚地离开,你敢奢望还有一个世界在等着你吗?那个世界上你的全部可称高尚的理想,都可以实现?

我与林昭认识,是通过胡杰那部《寻找林昭的灵魂》。这世上,有这么一种人,如同跨洲越洋迁徙的候鸟,茫茫夜空中的流星,遵循某种旨意,只为体现那神秘而永恒的命运,只为一瞬间的光辉而殒身消逝,他们是每一个外婆讲给小孙孙听的天使,他们是乘马车越过古老山河回家的远行人,他们是只为一种风景——十字架——所陶醉所神往的殉道香客。

林昭离开这个丑恶世界快整整四十年了。胡杰的采访唤醒了林昭亲人同学情人的记忆,胡杰走到了我们时代电视纪录片可能达到的极地,但他无法越出那道门槛,我们谁也地无法再现林昭最后时分的细节。毋需蒙面的刽子手的形象,他们施以牺牲者的最后暴虐,那个时代,行刑者以行将毁灭的生命的痛苦程度直接显示暴政的权威,我们贫乏的想像力和可耻的好奇心,无法打探35岁的林昭最后的姿态,我们聪明高雅酷爱细节分析的全部历史学界,无缘窃取中国二十世纪与秋瑾遥相点头目示的圣女的一声叹息,我们没有资格倾听她与上帝相见的那一声问安与抚慰。

据说,这个国家以“主渠道”为首的成千上万部电视片,足可以赚取数千亿利润,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亿兆或清朗或浑浊的眸子、或纯朴或卑污的心灵,从中直观、生动、可感并且幸福地知道了无仙也可攀,无道也可拜的三山五岳,从不断子绝孙的秦火清狱……。胡杰一人,没有立项、投资、颁奖、鲜花,没有这个时代全部劳什子,只有心酸,悲怆,痛楚,叹息,只有跋涉,叩问,等待,风险,我不知道最初是什么力量把胡杰拉了回来,推上路,让他南下北上,这条沉默的汉子为此更加沉默之后,他究竟为自己,为世人做了什么?

去年某日章诒和突然来电,称将与胡杰西游,接着把电话交给胡杰。那头的声音似乎远自天边,电流一下减弱,他的声音苍凉静穆。什么也没有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从圣地归来的汉子,你何时到来,都是最特殊的朋友,来得最远的客人,我们当然没有盛筵款待,我们只为你,为你追寻的灵魂,点燃红烛。

信息泛滥的时代,我这里不时出现些来路不明的光碟,让人看了恍然大悟的,唏嘘不已的,惊心动魄的。唯有林昭,在最凶残最黑暗最血腥的时代,孤独地站着,因为手铐脚镣,幽幽地站着。你给我们留下的,岂止鲁迅的《药》,这个不惮以最坏的心思揣度中国人的绍兴人,他笔下的刽子手仍是自知有罪的小鬼式侏儒,几十年下来,这侏儒已经翻身为天下的主人。索尔仁尼琴早于我们三十年就指出,当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夫科尔尼科夫知道自己是坏人,手上的血不是红墨水,而二十世纪用先进思想观、人生观武装起来的人们,他们踏过牺牲者尸身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甚至很自豪,他们的眼睛仍然是明亮的,他们坐在温暖的家里,胃口好得很。

不,鲁迅描绘的旧式反抗者和刽子手,已经被大大地、不可逆转地超逾了。惟有林昭,你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最后的时刻。你用刽子手们也听得懂的词语说: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你用那个时代整个民族都觉得稀罕的声音说:生命有涯,自由无价,你用毛泽东们永远不可企及的高度和宽广,向一切时代一切国度说:奴役的人们不得自由,奴役他人者同样不得自由。你没有姿态,支撑你睁开双眼,站定脚跟的血液已化为那一行行文字,古今中外一切殉道者,中世纪宗教裁判所,俄罗斯北海荒凉城堡中的苦行僧,古拉格群岛终年不见阳光的苦役犯,他们是你的兄弟,父辈,爷爷,他们是上帝的杰作之一,浑厚低沉,混响于天地间的男低音。法兰西幸亏有贞德,巴黎为此蒙受了永久的唯一的神圣之光。俄罗斯妇女,前有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姐妹,后有索菲娅,俄国因此可以骄傲一千年。而我们有林昭。

一切都隐退开去,铁槛,枷锁,入骨的严寒,厉声审问,女性的痛苦,还有“押赴刑场”,这个现代中国最无耻最野蛮最下流的术语,带刺的绳索,针药,他们蹭你,揪你的头发……,都隐退了,都不曾发生,连那颗只值5分钱的子弹,也没有从枪膛射出,不,它被很人性地射向空气,是你的头和心脏撞上了……,都隐退不见了,一切都过去了,请忘掉吧,本来就没有什么。只是一条线,路线,只是往左偏得远了点,只是人类固有的极端性格,出发点没有什么大错,用心还是好的,俱往矣。

不,俱未往。那个时代曾经有某种慷慨的许诺,如同《圣经》给人类的希望一样,即使遭到最可耻的背叛,只要有一个人在坚守,在向专制复辟抗辩,它的全部道义权威就有生还的可能,而那蜕变成庞然巨物般的利维坦,无论衍生出任何天文数字般的手脚喉舌触角,无论窃据膨胀了多么令世界惊愕的GDP总量,都不能遮蔽一个弱女子的身影,无论多么堂皇的理论体系,多少巧舌如簧的御用文奴,都不能磨洗一叠带血的文字。

女性,生命的缔造一方,爱情的源泉所钟。女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天然尺度,而且是人类不至沦为兽类的无形屏障。当一个国度把女性作为工具时,它便犯下大不义之罪,当一个政权不以虐杀女性为耻为罪时,它便是名符其的邪恶政权。当一个时代,只有女性以其真纯、诚实、朴素和圣洁挺身而出时,这个时代便被称为“地狱”。二十世纪中国,天地翻覆,六合黯澹,都是中国男人们造的孽,犯的罪。除了江青、聂元梓、宋彬彬 “一小摄”女人外,中国所有女性的双手都是干净的。秋瑾、张志新、林昭们以其惨烈的消殒,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部不仅使专制帝国黯然失色、而且为未来埋下真理、希望和爱的种子的启示录。

林昭的时代虽然黑暗无边,但国人内心还有某种渴求,希望的光很微弱,却很真实地闪耀在苦难的中国。林昭1968年4 月29日罹难后,不到半年,几千万青年学生上山下乡,那是一个开始觉醒的时代,然后是被称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要痛心地承认,林昭所向往的,为之流血的时代,绝不是我们这些苟活者所在的时代。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个长期不分善恶是非的社会,一个恶贯满盈的暴君,与一个腐败不堪的制度,既能干出杀害林昭以及数以千万人死于非命的滔天恶绩,又能创造世界历史上不曾出现的经济奇迹。现在,我开始意识到,这两者之间存有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并不冲突。

我们面临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真正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为林昭平反昭雪,接受林昭为民族先贤祠里的圣女,这意味着我们认同高贵、博爱、正义,理想,意味着我们服膺自由、民主、人权、宽容,意味着我们无法接受权力的专横及其附庸——金钱的贪婪。

但是,我们认同的仍然是制度化的人性之恶,我们服膺的从来没有超过每个个人的私欲,我们还在接受使林昭喋血不止的那种变形记,那个浓黑的宿命。

昨天是戊子年清明节,无数国人在法定假节日中祭奠祖宗亲人,中国人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问一下鬼神之事,窥一眼黄泉之境,感受一下生前死后的虚无与意义。既有“人各亲其亲”的人性之常,我们就多少还可以再存希望,终有一日,当更多的人,尤其年轻一代,用眼泪、感叹和心灵的震动,像公祭我们的神祗远祖和历代先贤一样,祭祀林昭,我们就会有某种未来的慰藉。即使到了那一天,我们仍然意犹不平,总得把那一个个恶人擒到林昭灵位前,让他们屈膝下跪,忏悔认罪。毋需他们流血,即使是他们那污浊而抽象的血,“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不是林昭的哲学,也不是我们热衷的活计。

年近六十,对一己的人生和世界的意义益发怀疑。生活仍在继续,因为一点小名气,南来北往的事一下多了起来。但心里一个声音一直存在,无法回避。想起托尔斯泰在五十岁上下,突然出现他那著名的“内心危机”,他在《忏悔录》中面对灵魂和上帝发出的“孩子气”的问题。我也有很多缺憾,其中之一与托翁类似,在一个黑暗时代竟免于牢狱之灾。梨洲先生有“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的名句,此生已无缘体验。林昭本来与监牢很远,离镣铐的冰凉锈蚀很远,她的血本不该用来写字,她的头和心也不是生来穿透子弹的……。我至今无法面对这名江南女子的噩运,谁在我面前提到她的名字,我甚至觉得我们都是杀害林昭的同盟,我们都是十几亿看客之一。某种意义上,人生的基石只系于一种状态,那常常是另一个生命的形象,她的故事、文字,面临磨难时的态度,甚至那些很不起眼的细节。对于我,在困惑危难袭来时,首先出现的总是母亲的慈晖。我相信,东方的女性有一种使命,无论在地下还是天上,都是我们这些可怜可悲的男人们的守护神。林昭走的时候35岁,而我已苟活到花甲之年,从年龄上,她永远是我的一个妹妹,年轻,美丽,人生才开始,站在那里,孤独地,幽幽地,远远地……


~~~~~~~~~~~~~~~~~~~~~~~~~~~~~~~~~~~~~~~~~~~~~~~~~~~~~~~~~~~~~~

普洛米修斯受难的一日
    作者:林 昭
    (以下文字根据档案照片整理)
    
    (一)
    阿波罗的金车渐渐驶近,
    天边升起了嫣红的黎明,
    高加索的峰岭迎着朝曦,
    悬崖上,普洛米修士已经苏醒。
    随着太阳的第一道光线,
    地平线上疾射出两点流星:
    ——来了,那宙斯的惩罚使者,
    她们哪天都不误时辰。
    ……娇丽的早晨,你几时才能
    对我成为自由光明的象征……
    钉住的镣链像冰冷的巨蛇,
    捆得他浑身麻木而疼痛。
    呼一声拍起翅膀,他身旁
    落下了两团狰狞的乌云,
    铜爪猛扎进他的肋骨,
    他沉默着,把牙齿咬紧。
    她们急一咀慢一咀啄着,
    凝结的创口又鲜血淋淋,
    胸膛上裂成了锯形的长孔
    袒露出一颗焰腾腾的心。
    兀鹰们停了停,像是在休息,
    尽管这种虐杀并不很疲困,
    ——有的是时间,做什么着急
    他没有任何抵抗的可能。
    啊,这难忍的绝望的等待,
    他真想喊:“快些,不要磨人”
    但他终于只谋守着静默,
    谁还能指望鹰犬有人性?
    戏弄牺牲者对牺牲者是残酷,
    对戏弄者却是游戏,刺激而高兴
    一下,啄着了他活生生的心,
    他痉挛起来,觉得胸膛里
    敲进了一根烧红的长钉;
    一下,一下,又一下,再一下,
    兀鹰们贪婪地啄咬又吞吃,
    新鲜的热血使它们酩酊。
    赤血涂红了鹰隼的利喙,
    它们争夺着,撕咬那颗心,
    它已经成为一团变形的血肉,
    只还微微跃动着,颤抖着生命。
    痛楚灼烧着他每一根神经,
    他喘息着,冷汗如水般漓淋,
    那儿有空气啊,他吸入的每一口,
    都只是千万只纤细的银针。
    佝曲的鹰爪插透了手臂,
    紧叩的牙齿咬穿了嘴唇,
    但受难者像岩石般静默,
    听不到一声叹息或呻吟。
    镣铐的边缘割碎了皮肉,
    岩石的锋棱磨烂了骨筋,
    大地上形成了锈色的?底,
    勾下了受难者巍然的身影。
    对这苍穹他抬起双眼,
    天,你要作这些暴行的见证,
    可是他看到了什么,……在那里
    云空中显现着宙斯的笑影。
    让他笑吧,如果他再找不到
    更好的办法来对我泄恨,
    如果他除此以外就再不能够
    表现他君临万方的赫赫威灵;
    如果他必需以鹰隼的牙爪,
    向囚徒证明胜利者的光荣;
    那么笑吧,握着雷霆的大神,
    宙斯,我对你有些怜悯;
    啄吧,受命来惩治我的兀鹰,
    任你们蹂躏这片洁白的心胸,
    牺牲者的血肉每天都现成,
    吃饱了,把毛羽滋养得更光润。
    普洛米修士微微地一笑,
    宙斯居然也显示了困窘。
    “问话且慢说,普洛米修士
     接受不接受,你赶快决定。”
    “我不能。”普洛米修士答道,
    平静地直视宙斯的眼睛。
    “火本来只应该属于人类,
    怎能够把它永藏在天庭?
    哪怕是没有我偷下火种,
    人们自己也找得到光明。
    “人有了屋子怎会再钻洞?
    鸟进了森林怎会再投笼?
    有了火就会有火种留下,
    飓风刮不灭,洪水淹不尽。
    “火将要把人类引向解放,
    我劝你再不必白白劳神,
    无论怎么样,无论那一个
    想消灭人间的火已经不成。
    “神族这样的统治那能持久,
    你难道听不见这遍野怨声?
    贱民的血泪会把众神淹死,
    奥林匹斯宫殿将化作灰尘!
    “何必问未来暴动谁是首领
    要伸张正义的都是你敌人
    你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说不定杀你的就是你至亲。”
    “住口!停止你恶毒的诅咒,”
    宙斯两眼冒火脸色变青,
    他扬起雷电槌劈空一击,
    平地上霹雳起山摇地震。
    “警告你,我不会轻易饶恕,
    切莫要太信任我的宽仁!”
    “谁会把你和宽仁联到一起,
    那简直辱没了宙斯的英名。”
    “用不着再跟我说长道短,
    一句话:你到底答不答应?”
    “重要的并不是我的意愿,
    我无法改变事情的进程。”
    “你就这么肯定我们要失败,
    哼,瞧着吧,神族将万世永存。”
    “何必还重复陈旧的神话,
    问问你自己可把它当真。”
    “谁道我胜不过贱民叛徒?
    谁敢造反我就把它荡平!”
    “我知道在这方面你最英武,
    但走多了夜路准碰上冤魂。”
    “你只能用诅咒来安慰自己,”
    “这不是诅咒,而是未来的显影。”
    “未来怎样已经与你无涉,
    你还是光想法救救自身。”
    “你可以把我磨碎,只要你高兴,
    但丝毫救不了你们的危运。”
    “你的头脑是不是花岗岩石?”
    “不,是真理保守了它的坚贞。”
    “这么说你要与我为敌到底。”
    “被你认作敌人我感到光荣。”
    “我叫你到地狱里去见鬼!”
    宙斯怒火万丈吼了一声,
    雷电槌对准普洛米修士打击,
    只听得轰隆隆像地裂天崩。
    半边山峰向深谷里倒下,
    满空中飞沙走石伴着雷鸣,
    电光像妖蛇在黑云中乱闪,
    真好比世界末日地狱现形。
    宙斯挥动着手中的梭子,
    狞笑着腾身飞上了层云,
    “谁说我惩治不了你?等着!
    不叫你死,剥皮抽你的筋!”
    对于被锁链捆绑的勇士,
    对于失去抵抗能力的囚人,
    对于一切不幸被俘的仇敌,
    你们的英武确实无可比伦。
    是听清了受难者无言的心声,
    还是辛辣的味觉使它们眩晕
    它们激怒了,猛一下四爪齐伸,
    那颗伤残的心便被扯作两份。
    普洛米修士昏晕了,他好像
    忽然向暗黑的深渊下沉,
    胸膛里有一团地狱的烙铁,
    烧烤着,使他的呼吸因而停顿。
    (二)
    高加索山岭清凉的微风,
    亲吻着囚徒焦裂的嘴唇,
    花岗岩也在颤动而叹息,
    它想把普洛米修士摇醒。
    山林女神们悄然地飞落,
    像朵朵轻盈美丽的彩云,
    用她们柔软湿润的长发,
    揩拭受难者胸前的血腥。
    她们的眼眶里满含泪水,
    她们的声音像山泉低吟——
    醒来,醒来啊,可敬的囚人,
    生命在呼唤着,你要回应。
    鹰隼啄食了你的心肺,
    铁链捆束着你的肉身,
    但你的灵魂比风更自由,
    你的意志比岩石更坚韧。
    忽然间正北方响起雷声,
    太阳隐、乌云翻、惨雾雰雰,
    女神们惊叫了一声“宙斯!”
    仓惶地四散隐没了身形。
    来了,轻车简从的宙斯,
    两肩上栖息着那对兀鹰,
    他在普洛米修士头边降落,
    俯下身察看囚徒的创痕。
    看着那纹丝无损的锁链,
    看着那血锈班班的岩层,
    唇边泛起一个满意的微笑,
    他嘲弄地问道:“怎么样,嗯?”
    ……囚徒从容地看了他一眼
    目光是那么锋利和坚定,
    宙斯不由得后退了一步,
    觉得在他面前无处存身。
    尽管他全身被钉在岩上,
    能动弹的只有嘴巴眼睛;
    尽管他躺在这穷山僻野,
    远离开人群,无助而孤零。
     但这些都安慰不了宙斯,
    对着他只觉得刺促不宁,
    ——他到底保有着什么力量,
    竟足以威胁神族的生存!
    “怎么样?”他又重复了一句,
    口气已变得亲切而和温,
    山顶上是不是嫌冷了一些?
    不过这空气倒真叫清新。
    “可恨是这两头?毛孽畜,
    闻到点血就说啥都不听,
    我早已叫它们适当照顾,
    不知道它们有没有遵行。
    “有什么要求你不妨提出,
    能够办到的我总可答应……”
    普洛米修士静静地回答:
    “多谢你无微不至的关心。”
    “有什么要求:囚犯——就是囚犯
    锁链和兀鹰都无非本份。
    只望你收起些伪善,行么?
    那对我真胜似任何酷刑。”
    宙斯装作像不曾听清,
    “阿?——我看你有些情绪低沉,。
    那又何必呢?回头处是岸,
    不怕有多大罪悔过就成。
    “你不想再回到奥林比斯,
    在天上享受那安富尊荣?
    你不想重新进入神族家,
    和我们同优游欢乐升平?”
    “可以答复你,宙斯,我不想,
    我厌恶你们的歌舞升平,
    今天我遭受着囚禁迫害,
    但我不认为自己是罪人。”
    “好吧。那你总还希望自由,
    总也想解除惩罚和监禁,
    难道你不响往像常时日,
    随心意飞天过海追风驾云。
    “长话短说罢,你到底要怎么?
    是的!我酷爱自由胜似生命。
    可假如它索取某种代价,
    我宁肯接受永远的监禁。”
    “不过是这样,普洛米修士,
    我们不愿人间留半点火星,
    火只该供天神焚香燔食,
    那能够给贱民取暖照明!
    “当初是你从天上偷下火种,
    现在也由你去消灭干净,
    为了奥林比斯神族的利益,
    你应当负起这严重的责任。
    “还有由于你那前知的能力,
    (宙斯矜持地咳嗽了一声),
    据说你预知神族的毁灭,
    知道谁将是暴乱的首领。“
    “我们不相信会有这种事,
    要推翻神族—— 梦也作不成,
    我们将统治宇宙万年,
    永保着至高无上的权能。
    “但也许真有那样的狂徒,
    竟想叫太阳从西边上升——
    如果你确有所知就该实说,
    让我们早下手惩治叛臣。
    “普洛米修士,你怎不想想,
    你属于神族,并不是凡人。
    大河干池塘里也要见底,
    树倒了枝和叶怎能生存!”
    “那么你已经感到了不稳,
    是吗?宙斯,这个真是新闻。”
    然而他还总还是不大痛快,
    甚至不感到复仇的欢欣——
    ……一种阴冷的绝望、恐惧,
    深深地盘踞在他的心胸……
    (三)
    紫色的黄昏向山后沉落,
    灰暗的暮霭一点点加深,
    残损的山峰却依然屹立,
    夜空衬出它深黑的剪影。
    普洛米修士悠悠地醒转,
    头颅里一阵阵嗡嗡乱鸣,
    砂石埋没了他半个身子,
    血污糊住了他一双眼睛。
    头上有温热的液体流下,
    鼻孔里扑入浓厚的血腥,
    他伸出浮肿而木浊的舌头,
    舔着自己的血来润湿嘴唇。
    他用力撑开粘连的眼皮,
    看见了几点稀少的?星,
    下弦月淡淡地挂在天际,
    夜风送来了果树的清芬。
    啊,夜,你是多么宁静,
    大地啊,你睡得多么深沉。
    越过广袤的空间,我看见,
    五谷的田野,繁花和森林,
    江湖水滟滟似银,大地母亲,
    你好像披着幅奇丽的绣锦。
    从远古到如今,你每时每日
    滋养哺育着亿万的生灵。
    多少人辛勤地开阔与垦植,
    大地,你一天天焕发着青春。
    可是为什么,你年年血泪,
    只是给众神贡献出祭品!
    我喝过流在你身上的水,
    清澈的水是那么苦涩而酸辛,
    你胸中迸发出沉重的叹息,
    你憔悴,还有你的子孙。
    什么时候,大地,你才能新生,
    能够理解被榨取的命运,
    啊!万能的人类永恒的母亲
    我胸中澎湃着?你的爱情,
    我知道,一旦你开始觉醒和翻腾,
    巍峨的奥林比斯将冰消雪崩——
    远远地,在沉睡的大地上,
    暗黑中出现了一线光明,
    “火”,普洛米修士微笑地想着,
    痛楚、饥渴霎时都忘个干净。
    那一点化成三点、七点、无数,
    像大群飞萤在原野上落定,
     但它们是那么皎红而灼热,
    使星月都黯然失去了晶莹。
    这么多了……好快,连我都难相信,
    它们就来自我那粒小小的火星,
    半粒火点燃了千百万亿处,
    光明,你的生命力有多么旺盛,
    燃烧吧“火”,?在囚禁中。
    我祝愿你——
    燃烧在正直的出生的火温里,
    让他们凭你诵读真理的教训,
    把血写的诗篇一代代留下,
    为历史悲剧作无情的见证。
    燃烧在正义的战士的火炬上,
    指引他们英勇地战斗行军,
    把火种遍撒到万方万处,
    直到最后一仗都凯旋得胜,
    燃烧,火啊,燃烧在这
    漫漫的长夜,
    冲破这黑暗的如死的宁静,
    向人们预告那灿烂的黎明,
    而当真正的黎明终于来到,
    人类在自由的晨光中欢腾,
    火啊,你要燃烧在每一具
    炉灶里,
    叫寒冷、饥饿永离开人们,
    让孩子拍起手在炉前跳舞,
    老年人围着火笑语殷殷。
    凝望那大野上满地灯火,
    臆想着未来光辉的前景,
    就像正遨游在浩渺的太空,
    他觉得精神昂扬而振奋。
    今晚有多少人在灯下奋笔,
    记载人民的苦难和觉醒,
    多少人正对灯拔剑起舞,
    火光映红了多少颗急跳的心!
    人啊!我喜欢呼唤你响亮的
    高贵的名字,大地的子民,
    作为一个弟兄,我深情地
    呼唤:人啊,我多么爱你们!
    你们是渺小的,但是又伟大;
    你们是朴拙的,但是又聪明;
    你们是善良的,但是当生活
    已经不能忍受,你们将奋起
    斗争!
    起来啊!抛弃那些圣书神语,
    砸烂所有的偶像和香灯,
    把它们踩在脚下,向奥林比斯
    索还作一个自由人的命运!
    还能忍受吗?这些黑暗的
    可耻的年代,结束它们,
    不惧怕雅典娜的战甲
    不迷信阿波罗的威灵,
    更不听宙斯的教训或恫吓,
    他们一个都不会留存。
    人啊,众神将要毁灭而你们
    大地的主人,却将骄傲地永生,
    那一天,当奥林比斯在你们
    的千丈怒火中崩倒,我身上的
    锁链也将同时消失,像日光
    下的寒冰。
    那时候,人啊,我将欢欣地起立,
    我将以自己受难的创痕,
    向你们证明我兄弟的感情:
    我和你们一起,为着那,
    奥林比斯的覆灭而凯歌欢庆……
    在澎湃如潮的灼热的激情里,
    普洛米修士翘望着黎明,
    他彻夜在粗砺的岩石上辗转。
    2004年6月6日 帼馨、雯锐录入,
    小草校对,李蕴珠、蜀慧再校
    2004年11月12日甘粹再校

没有评论: